春秋战国时期霸政格局的表现 - 爱问答

(爱问答)

春秋战国时期霸政格局的表现

1、周室东迁,其政治地位伴随着军事力量的削弱而一落千丈,以宗法制、分封制确立起来的政治秩序受到了冲击,东周王室失去了控制天下诸侯的能力。各国的利益冲突不断,战争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原来被中原各国视为“蛮夷戎狄”的国家或部族迅速崛起,成为中原各国不得不面对的强敌。因此,各国都感觉到需要寻求天下秩序的仲裁者。——于是,争夺“霸主”地位,就成为大国强主的努力方向。同时,周王室的权威尽管急剧下跌,但它的影响力依然存在,那些争当霸主的大国君主,往往要打出“尊王”的旗号,奥妙就在于此。    

2、春秋前期,齐桓公成为第一位霸主。他在管仲的辅佐之下,整顿内政,提高国力,对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广泛争取盟国。他击退北狄进攻,使邢、卫两国危而复安;他帅中原联军伐楚,迫使楚国签定城下之盟。故有“春秋五霸,齐桓为盛”之说。此后的春秋争霸史,主要以晋、楚两大强国为中心而展开。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战、公元前575年的鄢陵之战,构成了南北两大强国几十年争霸战争的主要脉络。其间还夹杂有宋襄公、秦穆公图谋称霸的努力。齐、晋两国先后与楚国争霸,集中体现出“夏夷之争”的色彩。春秋后期的争霸,则主要表现为吴、越之争,这两个崛起于南方的国家真正充当霸主的时间不长,但与楚国的北上争霸先后相继,客观上促进了江南文化与中原华夏文化圈的融合过程。    

3、在周室衰微的时候,霸主肩负着协调、平衡各国关系、保护属国利益的义务。这主要体现在以盟誓的形式,公开申明反对用战争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如“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左传?僖公九年》)。在当时的“争于气力之世”,“弱国无外交”是既定的格局,弱小的国家不得不依赖霸主为靠山。当然,霸主承担保护盟国利益的义务,是以得到回报为其前提的:其一,霸主在政治上得到盟国的拥戴,在军事征伐时可以借助盟国兵力;其二,霸主在经济上得到盟国的贡纳。鲁国对于霸主晋国“职贡不乏,玩好时至”(《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郑国对晋国同样是“行李之命,无月不至,贡之无艺”,郑国的政治家子产在“平丘之盟”上据理力争,迫使晋国降低了给郑国规定的贡赋数额(《左传?昭公十三年》),就是治史者所熟知的一例。我们可以断言,大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与争夺对小国贡赋的占有权密切相关。    

4、到春秋晚期,饱受争霸战争之苦的宋国,两次提出了“弭兵”(即停止战争)的倡议。鲁襄公二十七年(前546),宋大夫向戌奔走于晋、楚、齐、秦及其它小国之间,导致十余国大夫在宋国达成了第二次“弭兵”之约。盟誓的主要内容是:“晋、楚之从(盟国)交相见”,“勿用兵、勿残民、利小国”(《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誓约“晋、楚之从交相见”的内涵就是,原来分别追随晋楚两大霸主的盟国(不包括齐、秦在内),要同时承认晋楚两国的霸主地位,履行向霸主朝聘进贡的义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弭兵”之约得到遵守,是因为作为盟国的其它国家,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以双倍的贡纳,避免两大强国为经济利益而发动战争。    

5、霸主地位的奠定,固然要依靠强大的国力,而霸主地位的维持,却必须得到诸侯盟国的倾心归附。所以,一个国家要保持其霸主地位,必须德、威、信并重,这是霸主标榜自己推行王道、主持正义、争取盟国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正是因为霸政还需要这些装饰物,因而才使得春秋时代与强权横行的战国时代相比,表现出若干不同。

春秋战国是个乱世,诸侯列国混战不断,逐渐破坏周天子的礼乐秩序,政治格局的平衡经数百年混战终于被彻底颠覆,伴随战争而来的则是百姓的流离失所,这对百姓而言是痛苦,而对政治而言则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必要阶段。战争一方面在摧残着人们的生活,一方面又在加快民族文化的融合,持续推动变革的步伐。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他们通过变革旧有的教育体系,改变了传统的人才培育自天子出的模式,孔子孟子老子、鬼谷子等诸子百家广收门徒,游走列国,合纵连横,将新兴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带到了诸侯列国,间接推动变法运动的发展,新的制度逐渐建立起来,期间变法最为彻底的秦国,成为诸侯列国的最强者,也成为结束春秋战国数百年乱世的核心力量。

而在这些改变乱世的人才中,那些在诸侯列国中行使权力的人们,最开始的时候很多是天子家族乃至诸侯贵族们的后裔,随着战争的不断向纵深发展,旧有的贵族人才在逐渐没落,安逸享受得久了就自然而然的产生骄纵之心,这也便导致对权力和富贵产生寄生之,国家的发展车轮也就停滞,为别国所超越或者毁灭。因此越是到春秋战国后期,尤其是变法势力团队的巩固,诸侯列国的最高政治统治阶级更替越来越快,许多旧的贵族门第衰败或消失,而一些出身微贱的人则依托自己的才华而爬上权力高位。这些人才很大部分都来自底层,祖父之辈或靠军旅为生,或靠经商为生,或靠土地为生,大多拜与诸子百家的某个门派,习得一身本事,便到某国国君身边进行游说。他们大多非常敢想也敢干,是列国变法图强的中坚。越是到战国后期,这种人就越是多,这是时代使然。

约在秦朝统一天下前数十年间,这些社会出身不高的人,越来越多的活跃在诸侯列国的政坛之上,当年为周人所贬低的商人族群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最快的发展,他们历经数百年的积累,财富几可匹敌国家财政。但是这些商人即便经历了数百年依然没有政治地位,这个时期的商人们便都非常热衷于借财富进入朝堂,妄图推行自己的治国理想,其中的佼佼者即是吕不韦。有趣的是,正是这个阶级的兴盛,呈现出一个新的地主和官员阶级合二为一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影响后世深远,在后世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更是形成了某种叫绅士阶级的群体。

这个时代里虽然周天子依然保持这天下共主的身份,但周王室的衰败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自从周平王放弃祖先之地,将岐山地区拱手送给了西方的秦国而后,周天子的衰败就在意料之中。而周平王选择将都城迁徙到中原核心地区,虽说诸侯列国环绕周围,避免了戎狄部族的侵略,可是也给诸侯列国们挟天子以令诸侯创造机遇。在这些形形色色的诸侯国君中,他们对周天子已经没有了西周时代的尊崇,周天子除了共主的虚名,根本没有实际控制国家的能力,甚至连军队也无法调度,周王朝末期的周赧王为攻打秦国,甚至要跟诸侯列国借钱借军队,可谓是悲惨万分,也可见周天子在这个时期已经完全丧失的军队控制力。

当年周武王推翻商朝时,周王室将征服的土地分封给王室成员、功臣良将和上古贵族后裔,分封制的政治体系保持了周王朝的数百年的稳定发展,数百个诸侯列国在这些年间成为周天子共主身份下的臣属之国。这些国家或大或小,当然大部分都是小国,这是周天子的阴谋,周天子不愿意让任何诸侯国坐大,甚至周天子还暗许诸侯国君在国内推行采邑制度,就是诸侯国君可将土地再次进划分并封赏给有亲族或者有功之臣,这本身就是在削弱诸侯国君的力量。

在这数百年间,很多诸侯小国被彻底消灭,晋国,楚国,秦国等国成为攻灭诸侯小国的先行者,而后仿效者众多,但最终成功者是少数的七个国家,也就是后来的战国七雄,他们基本上已经不再朝贡周天子,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周天子被架空而后是名存实亡,政治管控力已渐失控。据史书记载,单单说春秋200多年间,就至少有36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52个诸侯国被灭。诸侯朝聘和盟会450多次,大小战事就有480多起,明确记载的朝贡周天之事却不超过100次,就算那100次全部是诸侯国君到周天子面前去请战或者诉苦,那都多半跟战争有关。但对周天子而言,他也没有任何办法,这些战争已经完全超出了其控制,在那天色暗沉的朝堂之中,青铜灯烛映照下的哀伤脸庞下,周天子对未来是充满着绝望之的。

 

下一篇: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分布有什么地域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上一篇:山东鲁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热门标签:
控制 天下 西游记 祝福 三国演义 斗罗大陆 隋唐 灵魂 童年 左耳 复活 项链 斗破苍穹 蝙蝠 校花 勇气 风流 黑客 盗墓笔记 神武 魔域 小爱 完美世界 全职高手
最新更新:
岳飞e思维资料分析的课程怎么样呢? 开始征服的武侠位面的修真小说。 为什么把太监叫公公? 鲁迅写藤野先生的时代背景 商山早行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书戴嵩画牛出现了两次笑,谈谈你对这两次笑的理解。 由渌罗山至桃园县记全文翻译,急!在线等 谁有苏派的所有小说麻烦发一下,我想要TXT版的,可以在百度网盘或者迅雷中下的,谢谢。 音士顿录音笔能看小说吗 简一的超高门板工艺是什么? 金田起义的标志是什么 《公司法》全文共多少字? 春秋战国为什么存在时间重叠 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利弊 《红星照耀中国》中红色外交第一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