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产品优势资源丰富,如何在市场上开展业务和发挥优势
农业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1、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国农药生产企业呈现多而分散、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特点,特别是众多小企业在生产过程的物耗和能耗较大,未能形成规模经济优势,造成环境污染监控存在一定的难度。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环保力度的加大,我国农药产业正进入一个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新时期,行业整合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大型企业以及区域性的龙头企业将在未来的兼并整合中赢得加快发展的机遇,一批具有规模、技术、市场和品牌优势的农药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在产业环保政策、消费倾向以及行业准入门槛等多个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国内在未来的 5~10 年将催生出一批规模大、品种丰富、研发实力强、发展方向符合产业政策的龙头企业。
2、产品结构调整与换代升级成为行业发展的特征
从产品用途结构上看,我国农药产品长期以杀虫剂为主,除草剂与杀菌剂所占份额近年来有较大改观。伴随着国内农村集约化种地的发展、农业耕作技术的推广以及“菜篮子工程”的进一步深化,水果、蔬菜等高附加值经济类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及复种指数不断提高,推动我国除草剂、杀菌剂农药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
从产品换代升级角度看,我国农药长期以来以仿制农药为主,高端高效、低毒、低残留品种少,这种产品结构造成了我国农药产品价格低下,市场竞争力较弱,产品产量大而市场价值却较低的市场局面。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变化、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及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客观上促使农药企业减少低附加值产品生产,加快产品结构升级与换代,积极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起到积极作用。以杂环类、生物类为主的高效、安全、经济、环保新品种成为我国农药工业发展的主流。
3、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成为我国农药企业塑造市场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农药工业是知识产权密集型的行业,对技术的依赖程度大,技术与产品创新是农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经过 60 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我国农药工业已形成了包括原药生产、制剂加工、科研开发和原料中间体配套在内的农药工业体系,农药科研已从仿制迈入创新、仿制结合的轨道。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部分农药品种仍为仿制品种,自主创新的品种数量不足 10%。
近年来,国家科技计划重点支持重要农药骨干品种及其关键中间体的创新技术开发,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规模化、连续化、清洁化,形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技术和装置,平均降低生产成本 10%左右,减少排放达 40%以上。
4、树立自己的品牌,实施品牌战略
国内农药生产企业主要精力大多放在产品生产上,品牌服务意识淡薄,忽视了企业自身服务品牌建设。目前,国内农药行业除少数企业在经营产品品牌的同时努力经营企业自身服务品牌,其他绝大部分农药企业服务品牌市场知名度和农户认同度低。
我国出口产品主要以原药(包括母液)为主,大约占出口总量的 60%。但原药作为农药加工的原材料,缺乏自有品牌,附加值低,国内农药进口产品与出口产品存在较大的价格差。转变为他人做嫁衣式的大量销售原药模式和在农药国际制造链中处于低端环节的现状,必须彻底解决自身品牌和剂型短板、应用服务等问题。近年来,一批拥有雄厚资本的农药企业开始重视产品出口知名品牌的打造,培养国际销售人才队伍,完善农药售后服务体系,我国农药的竞争优势将逐步从成本优势向质量、品牌优势转化,有效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和品牌溢价。
5、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
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将成为我国农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农药作为精细化学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三废”。国内大部分农药企业存在规模小、生产能耗较大,环境污染重,生产过程中未反应的原材料和副产物回收率较低,甚至存在部分原药企业的环保装置没有正常运转。
随着我国经济整体实力的迅速提升和国家科技计划的支持,农药生产自动化程度和生产装备水平大大提高,通过引导企业工艺创新在源头上减少副产物产生,提高回收利用率降低“三废”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与此同时,政府鼓励农药企业逐步“出城入园”,进入化工园区和农药园区,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公用工程、环保设施的资源共享。未来我国农药产业将坚持以“绿色化工”、“清洁生产”为目标,发挥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优势,走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之路,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有利于人类健康的绿色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