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核驾驭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在核心
素养背景下核驾驭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初中的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与基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就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做出阐释。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课程 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
正文:新课程理念中,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侧重点是如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在社会价值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如何课程教育的真正目的。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关于核心素养的内容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方向,引导学生获得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基础的理论常识,运用辩证唯物的思维方式,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品德政治素养。为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四个方面,首先是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具备公民意识、公民品德、公民常识;其次是方法的指导,如何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并加以实际运用;再有,就是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最后就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方向性引领,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1、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培养方向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达成点。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关系到整个课程的设定与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会帮助教学走出一条清晰的轨迹,不会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上偏离核心。为此,目标的制定要兼顾知识的传授、过程与方法的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只有这样,目标才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学科目标、单元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是泛泛而谈,必须是具体而细致的。比如九年级的《国家荣誉》这一单元,从单元题目来看,外眼光,内涵深,概念笼统,难以入手。因此,要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将本单元所涵盖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最终确定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什么是国家荣誉?如何形成和增强国家荣誉?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国家荣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增强国家荣誉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国家荣誉进行阐述。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国家荣誉高于一切的思想观念,并愿意用实际行动践行国家荣誉。 三维目标的设定从表及里,形成的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体系,学生可以从身边的事、自己的事去理解这一宏伟的概念,从而树立并形成真正的技能与情感。
2、创设真实情境,构建思维训练平台
认知理论与建构理论都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而积极的过程,学习者知识的获得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同学间的交流来实现。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式,学生在范式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由此判断学生的行为动机、观察学生的思维养成,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学科所要达到的核心素养。比如最近在网上频频出现的公交车让座的社会新闻引发了大量网民的讨论,从中可以看出价值观的不同,甚至是两极分化。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现象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和观看的过程中,分析公交车现象的成因,对于这些现象可能引起的社会影响进行讨论,并从中得到启示。学生会在一系列鞭辟入里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增强了法制观念,提高了公民素质。同时深刻的认识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这就是真实情境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他们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们的兴趣,引发共鸣,自然在认知的形成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只要是和学生密切相连的生活实际,或是社会上的热点现象,都可以作为学习的素材,帮助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里,创设的是热点生活情境,生活化的情境由于其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思维,形成认知,也教会了学生探寻现象背后的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情境的创设多种多样,只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与课堂内容关联,有针对性、思想性、趣味性,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能力,提升境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3、回归现实生活,设置有效作业
思想品德课程本身的课程性质就是带有一定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在形式多样的课堂设计中,加深对社会的认识、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力量,形成客观理性的价值体系,学会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去看待事物。因此,现实生活既是学生们学习素材的来源之处,又是学生们检验真理的具体渠道。作业作为课程学习的一部分,是检验真理的渠道之一,有效的作业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感悟理论知识,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九年级的《责任与角色同在》这一单元,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1、观察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对他们的行为中所体现的责任进行分析;2、观察社会成员的角色与责任之间的关系;3、就自己的角色与责任写一篇议论文。 学生在完成这三项作业的过程中,经历的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了从他人向自我的内化。作业完成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核心素养进一步深化。
4、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美好的潜能,因此,在学习活动中要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中肯的评价,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奖励,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我们一定要摒弃那种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式,应该是结合着日常学习中的表现,给予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态度等综合性的评价,运用科学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与要求,才能更加有力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自己,改善自己的学习行为,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