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教师如何“引课” - 爱问答

(爱问答)

小课题研究---教师如何“引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新课引入是教学的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引入新课,是整个教学设计中必须特别注意的。在教学中,我们从实际出发精心安排的新课导入,可以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学习、研究。应从以下九个方面考虑设计如何引课:


1. 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根据具体况,有的新课并不需要绕圈子,就可以直接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样做,教学重点突出,能使学生很快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研究之上。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这样“引入”:在学习了直线和圆的一般方程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其位置关系,那么直线与圆究竟有什么关系?它跟直线与圆的方程有联系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这样“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2. 创设悬念引入课题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过程中,还可以用设置障碍的方式,故意制造疑团而成为悬念,提出一些学习了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授对数计算这节内容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将一粒芝麻的重量和太阳相比,视乎是一个毫无疑义的话题。若让芝麻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再将所得的全部果实继续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这样一直到第十三代后,所得芝麻的总重量将比太阳还重。同学们,你们相信吗?问题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很快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思维马上变得活跃起来,教学难点很容易予以突破。


3. 日常生活引入课题

通过课堂经验积累,把“引课”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把所需解决的问题同学生现实境相结合,这样才能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欲望,起到启发现实的思维,强化新课学习导向性的作用。

在讲授“二项式定理”的第一节课时,可以这样设计:

师:“今天是星期几?”生:“星期二”;师:“那么10天后呢?”生:“星期五”(笑);师:“100天后呢?”生:“星期四”(齐声叫)。师:“83天后呢?”生:“星期三”(声音不够响);师:“8100天后呢?”生:“……”(悄然无声,巨大的天文数字顿时使学生感到茫然,但他们有克服困难的信心,以此激发同学探索、交流,从而引出这节课的课题)


4. 知识差异引入课题

    以新旧知识的差异为背景,抓住递进的特点设计问题。

比如,在立体几何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

在平面几何中,不重合的两条直线一共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在空间中,位置关系是否还是这两种(引导学生发现差异,进而探究新的知识)?

这样的引入,抓住了研究环境的差异,是学生一开始就对“异面”的概念产生较深刻的影响。


5. 利用类比引入课题

当新旧知识联系较紧密时,用回忆旧知识来自然的导入新课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又有利于用知识的联系来启发思维,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圆锥曲线”一章的学习,学习“椭圆”知识可用学生已有的“圆的知识”类比导入。


6. 设计反例引入课题

设计反例以错纠错。利用反例教学就是针对学生学习中长犯的错误或易被忽略的问题,用反例唤起学生注意。如:在讲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时,给出“已知双曲线x2-y2/3=1,过点(1,2)作直线m,使直线与此双曲线交于P,Q两点,且点 是线段PQ的中点,求直线m方程。”

分析以后,才知道这个问题是个错误,是陷阱,但我们以错纠错,可以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7. 演示实验引入课题

教师借助教具的直观演示导入新课,简洁直观,易于为学生接受,并能增强真实感。

例如在进行椭圆的定义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在这根线绳的两端各系一枚铁钉,再把铁钉设法固定在黑板上(两铁钉间距离小于该线的长度)用粉笔将绳绷紧绕两点作圆周曲线运动,此时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条封闭曲线(椭圆)。并对作图过程加以分析,便引出新课“椭圆的定义”。这种导课方法直观形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8. 讲解数学史引入课题

先讲述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史或科学家的小故事,这样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学生表现很强的好奇心!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最后教师点题引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时,通过讲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引入新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⑴.提出高斯怎样计算1+2+3+……+100??

⑵.最后提出对一般等差数列﹛a2﹜如何求Sn=a1+a2+a3+……+an让学生参与到探索求的过程中来。这样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会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及证明。    


9.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大力加强,教师应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讲《余弦定理》时,对直角三角形满足勾股定理:c2=a2+b2,那么非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怎样呢?锐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有c2=a2+b2-x?钝角三角形中钝角的对边是否满足关系c2=a2+b2+x?假若有以上关系,那么x=?教师从这个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设疑”引入了对余弦定理的推证。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新课,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这个结论也使学生经久不忘。


总之,“好”的引课是课堂教学中的润滑剂、调节剂和催化剂。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学生和自身的教学实际,选择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将会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将会使你的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一篇:山东省教育云服务平台登陆入口

上一篇:县城能不能以社会生的身份参加高考

热门标签:
英语 谜语 作文 数学 公式 语文 物理 化学 工艺 java c语言 实验 方程 金属 分子 数据库 硫酸 酒精 运算 石油 vc 世界大战 php 化合物 mysql
最新更新:
电学的一个小问题 为什么打点计时器只能粗略瞬时速度 lookdownupon用法 中专都考不上大学有必要复读一年吗? 如图,已知∠B=∠DEF,AB=DE,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则需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 求曲线y=2x^2和直线y=2的所围图形的面积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哪句 这个怎么填数字? 小明家下五层楼是5楼,那么小明家上五层楼是几层楼? 填空题,这个题目是怎么算的呢…… 22335577()143中括号里填什么数字。 懂得人帮我看一下这个英文是啥意思??? 最小的物质单位是什么 怎么估算根号52000000 about的重读字母是哪里